习总书记曾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 “牛鼻子”。抓好控辍保学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永胜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对控辍保学案件快立快审快结。近日,期纳人民法庭成功调处两起控辍保学案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永胜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高度重视,在查清案情后,一方面向被告宣讲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告知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法律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被告阐释接受教育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以及个人前途命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与镇政府一起组织校方、老师、家长、学生座谈,针对两个孩子的就学情况与困难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形成合力破解难题,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孩子们稳定就学。
庭审中,通过法官释法说理,被告认识到了放任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是违法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充分认识到辍学将极大地限制孩子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今后人生的选择。被告遂承诺开学前将其子送到学校学习,并完成义务教育。最终两个案件当事人均达成调解协议。
庭后,法官对旁听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切实将普法工作融入到审判工作中,对部分拒不让孩子入校读书的家长形成威慑和教育作用,切实维护了辍学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不送子女读书不仅违法,而且还害了孩子的一生,我一定要把我的孩子喊回来入学。”庭审结束后,几名辍学学生家长如是说。这就是通过公开开庭审理“辍学”案件要达到的效果,也是永胜县人民法院助力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具体做法。
这是一起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阶段,发生在教育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杜绝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对于还未脱贫摘帽的永胜县来说,控辍保学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作。此次庭审活动,既有法律的震慑作用,也起到很好的普法作用,对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教育广大群众树立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思想,引导群众改变“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要做什么家长说了算”的落后观念。使监护人明白,不送孩子去学校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的。
永胜法院法官郑重呼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有失学辍学学生的家长,及时将孩子送至学校就读,确保孩子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对那些履行监护责任不到位的家长,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惩处,坚决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接受教育同时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均规定了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保障其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教育义务,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