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我身边的优秀干警】 代慧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守护百姓的幸福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4-10 10:39:19 打印 字号: | |

 

代慧和,现任永胜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法官,从事法院工作13年,她始终忠诚履职,胸怀百姓,秉公办案,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努力追求案结事了人和,所办案件群众信服,社会认可,公信力高。曾先后荣获丽江市优秀法官,永胜县优秀妇女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12月,荣获云南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扎根基层,做初心使命的践诺人

2010年,代慧和入职永胜县人民法院,被分配到了期纳法庭从事书记员工作。她所在的法庭管辖着5个乡镇民事案件的立审工作,老百姓要到法庭打官司路途遥远,遇到农忙季节时又耽误农活,为了方便老百姓,她和法庭干警们积极弘扬马锡五式的审判作风,携卷下乡,深入到人民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巡回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总是很快乐的。在老法官的带领下,她从一名书记员,渐渐地成长为法官助理、法官,再到法庭副庭长,转眼,在基层法庭一待就是十二年,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成竹在胸,她说一切都离不开在法庭时的磨炼。

 现在的她,也担当起了传帮带的重任,常常会和新进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分享曾经在立案窗口接待当事人时的忐忑,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回答不上来当事人问题时的窘迫,又是怎样在老法官的帮助下一步步蜕变成长。她常常教导年轻干警,法官是守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当事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法官的审判上,肩上的责任很重,所以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

心系百姓,做为民便民的热心人

 代慧和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朴实的父母培养了她善解人意的性格,心系群众的胸怀。十多年间,行走的都是田埂阡陌,处理的都是涉人民群众利益最深的案件,接触的都是最朴素的广大人民群众。代慧和一直坚持多调少判、定分止争的工作原则,努力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2014年任法官以来,代慧和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121件,70%以上的调解结案率,无错案、无申诉、无投诉、无涉案上访、无矛盾激化、无超审限案件。丰富的办案经验让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在第一时间洞察当事人的小心思,在对案件准确预判的基础上,选择对当事人最有利的处理方案,最终案结事了、息诉止纷。

 在审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案件时,在依法审理和调解的前提下,她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做到情与法、法与理有机统一。针对一些乡镇近年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她与同事们会主动选择在当地的赶集天到各乡镇进行阳光司法、送法下乡家庭家教家风法治宣讲活动,通过以案释法、零距离庭审的方式,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领悟到离婚并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唯一办法,夫妻之间多沟通、多包容、多鼓励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

真诚耐心,做家长里短的解铃人

在基层工作的十多年间,因为忙于工作,她总觉得对孩子、对丈夫有所亏欠。她说对于孩子来说,成长中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对于她来说,家人的陪伴是她一直努力下去的动力源泉,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每一次穿上法袍,她都会认真校正,每一次戴上党徽和法徽,她都会细心擦拭,每一次走上法台,她都会正义凛然。

 记得顺州镇有个案件,老人分家时对园地的四至界限确定不明,兄弟俩为此发生纠纷,弟弟把哥哥打伤了,哥哥一气之下以健康权、相邻权纠纷起诉到了法院。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往返法庭路途遥远,代慧和法官决定到当事人家中化解矛盾。一路颠簸,一路晕车,赶到当事人家中时已是下午两点,顾不上喝口水,代慧和法官便和兄弟俩到双方发生纠纷的园地实地测量,过程中,代慧和法官借机从血缘关系这个切合点开始给双方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和,让双方当事人打开心结,最终兄弟俩在园地握手言和。

 生活中,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工作中,她是公正无私的法官,依的是法,讲的是理,说的是情,求的是问心无愧。她说这一路走来,说不上多辛苦,但很庆幸心里很清楚,自己在乎的是什么,才执着这段旅途。身为法官,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我们能胸怀正义,心系群众,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案件,无愧于心就好。

她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坚守创造生命的价值,也用自己的价值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幸福。


 
责任编辑:和鑫